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献礼医师节·对话河南好医师】宋纯东:满腔热忱,精益求精,救死扶伤,不忘初心!

发布时间:2020-08-10  来源:   
2020-08-10  河南医药网

  8月19日是第3个中国医师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通知,确定节日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为做好宣传工作,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特邀河南的优秀医师作客演播室,面向社会传播医者大爱,弘扬抗疫精神,护佑百姓健康。

  今天我们就有幸邀请到了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宋纯东教授做客我们健康大河南直播间,与我们讲述关于他的故事。

  本期要点:

  问题一:宋教授,今年的新冠疫情,让万千医务工作者不能回家过年,踏上了返岗道路,这样的场景可谓是对医德的最好诠释,那么“医德”二字,您是如何理解的?

  答:医德,其实是对医生在从医时的一种职业道德规范。《说文解字》说:“医,治病工也。”“医”字在古体中写作“醫”,也就是“殹[yì]”加上“酉[yǒu]”,而“殹[yì]”又是“医+殳[shū]”。医和殳都是代表着兵器,酉代表的是酒器。殹的本义是被兵器击中受伤的人所发出的痛苦之声,后来引申为人们病痛时发出的呻吟声。而“德”是指德行,一种美好的品质。《说文解字》解:“德,升也。甲骨文中它的左边是“彳”(ch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人旁,它在古文字中多表示“行走”之义;右部是“直”字,其字形像一只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眼睛要看正;二者相合就是“行得要正,看得要直”之义。“德”也有向上攀登,不断精进之意。所以,“医德”便是对医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最好诠释。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医德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最突出的人文学特征。《黄帝内经》 指出:“天复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肖纲《劝医论》写道:“天地之中,惟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张景岳在《类经图翼。自序》中论及:“医之为道,性命判于呼吸,祸福决自指端,诚不可猜摸尝试,以误生.....生者,天地之大德也。医者,赞天地之生者也。人参两间,惟生而已,生而不有,他何计焉?”这些名医大家都反复强调了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对人、对生命高度尊重和倍加珍惜,须知人命关天和责任重大,决不可草率从事和等闲视之。与此同时,他们还特别提出,要对所有的人予以关爱和尊重,“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老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表现了“普同一等、同仁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另外,作为一名医德高尚的医生,要真正替病人所想,用最少的钱解决最大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因利益驱动而偏离道德规范。

  问题二:初心不改方得始终,每位奔赴一线的人都是抱着疫情不除誓不回头的信念,最终他们的初心实现,凯旋高歌而归,那么宋教授,您是怎么理解“医者初心”的?您的初心又是什么?

  答:作为一名医生,我们既然投身医学事业,就不能忘记自身的使命,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我们医务工作者就要谨记院训,爱岗敬业:立足本职,恪守职责,患者至上,推己及人;团结友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精益求精:技术精湛,设备精良,服务精心,大医精诚;和谐进步:务实创新,诚信医疗,和谐进取,追求卓越,将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要不畏艰辛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完善自身的业务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不懈努力积累临床经验,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使命。

  我的初心很简单,就是一切为了病人,和患者一起战胜疾患、痛苦。

  问题三:肾为人之本,同为肝之母,您身为河南省科普学会中西医结合肾病主任委员,能否给大家讲讲我们的肾脏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它都发挥着那些作用?

  答:肾的作用就是通过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分泌内分泌激素,以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1、净化作用,通过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滤过与重吸收作用产生尿液,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2、平衡作用,通过水电解质的转运起到了酸碱平衡的作用,使内环境稳定;

  3、调节作用,通过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活化维生素D3,起到了调节血压、贫血、骨钙平衡的作用。

  问题四:现在的科技社会发展进度很快,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天人合一的状态,那么我们在生活规律、饮食习惯上都给肾脏造成了哪些影响?

  答:1.不爱喝水:很多人一个上午也喝不了一杯水。这是不好的习惯,不要等到渴的时候才喝水。等到渴的时候喝水,其实身体已经缺水了。喝水少,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会增加,容易形成肾结石。所以我的建议是每隔1小时喝一次水,小口饮。喝白开水比喝饮料要强的多,饮料都添加了糖分,能量高。碳酸饮料中几乎不含营养素,含咖啡因的饮料更易形成结石并导致血压升高。除了喝白开水、还可以喝淡的柠檬水、菊花茶、红茶、绿茶等。

  2.爱喝啤酒

  啤酒喝的太多,可促进胆结石、肾结石形成、诱发肾脏病。

  3.饮食偏咸

  饮食中95%盐分由肾脏代谢,吃得过咸,肾脏的负担自然加重。同时,饮食过咸会导致血压升高,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从而诱发肾病。

  Tips:建议每天摄盐量控制在6克以内。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盐的摄入量一定不能过高,否则会加重老人的高血压等疾病,也损伤肾脏。

  4、大鱼大肉,补高蛋白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主要存在于鸡蛋、牛奶,各种肉类、海鲜以及豆类等食物中,健康人群通过均衡饮食,完全可以满足每日所需蛋白质,但如果长期高蛋白饮食,因其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含氮物质均从尿液中排出,就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使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大量吃高蛋白食物或盲目补充高蛋白营养品时,会损害肾脏功能。

  Tips:我们在吃多鱼肉之后,一定要补充足够的水果和蔬菜,在蛋白质摄入量足够的情况下补充充足维生素,只有膳食均衡,才能保证身体健壮。

  5、不喜欢运动

  好多的人由于某些原因都不喜欢做运动,或者是运动量比较的少,这样也会直接或者是间接性的导致肾结石的发生,特别是那些坐办公室的人,总是坐在电脑桌前,不经常的运动,这样不仅不利于钙质吸收,而且还会增加尿液中的钙盐成分,产生肾结石或尿路结石;如果人们总是处于坐着的状态,还会导致人体腹壁会松弛,引致内脏下垂,使胆汁排泄不畅而淤积,从而导致了结石的发生。

  6、要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洗性的换洗内衣内裤,预防尿路感染。

  7、熬夜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我们要注意加强平时的身体锻炼,注意身体锻炼,可以提到身体的免疫力,同时,注意劳逸结合,要用乐观的精神面对每一天的生活,不要总想烦心的事,注意按时休息,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问题五:身为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主任的您,您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上有哪些想法?

  答:守正创新、责任重大!

  毛主席曾说:“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作为新一代的中医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我国的中医事业发扬光大,尤其是要把名中医的经验原汁原味的整理、继承,惠及后人,丰富祖国医学。但“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我继续会带领团队认真地钻研中医经典,对古代医家呕心沥血整理出的古典医籍加以理解、渗透,争取对每一句经典熟稔(rěn)于心,将自身做到最好。而后再去与业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为祖国中医事业添砖加瓦。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因此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灌注新的生命在中医文化中需要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

  首先需要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群众圈里面。这也许与他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其次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有益于迸发新思想。普及中医约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和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时期就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兴趣。最重要的是中医药文化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问题六: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您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那么您认为,信息化技术在推动中医儿科的事业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信息化技术给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首先信息化技术对于各位儿科同道们开展国内外中医药信息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提供了平台与技术;同时,中医药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发展;信息化技术开发中医药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利用和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医学各个方向的发展与进步等等。

  问题七:先贤说: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浅?那么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作为一名医者,需要有“匠人”的精神,对工作执着,刻苦钻研,学无止境,追求极致的专注精神,这是对患者的负责。医术精湛是医者对生命的尊重。"一剂之药可救命,一剂之谬可送命,人命攸关须尽心负责。行医时不辞辛苦,不避艰险,执心以正,主身以诚。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作为一名医生更是如此。

  问题八:我们知道,医学生的本科年制是五年,要想学到炉火纯青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您能通过自己的学医之路给小辈们传授些经验吗?

  答:首先作为医学生,在求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夯实基础,尤其作为一名中医,不能忘本,要回归四大经典。多读书,勤思考,上了临床后,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细心做好每一件事情,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怕辛苦,学医之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之所以选择学医这条路,其实是因为小时候家里人看病太难,基本上小病小灾扛一扛就过去了。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能活下来已经是一种额外的馈赠。那时候我的祖母生了一场大病,其实我自身已经记不太清,据父亲回忆,是我们当地一位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治好了我祖母的病。后来学了中医,才知道祖母其实是得了伤寒,其中一种比较危重的症状就是“撮空理线”,也就是患者已经神志不清,两手无目的地向空中抓物,同时拇指和食指不断捻动,状若理线。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高尚的想法,就是实实在在地想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为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提供便捷,为患者解除病痛吧。

  问题九:我们了解到您主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60余篇,还主持多次科技攻关项目,可谓是学习研究与治病救人两不耽误,那么您是如何协调两者的?

  答:科研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

  首先,要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勤思考,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或者研究方向;然后,记录、总结问题,认真制定研究研究方向;接着,是在临床工作中做真实性世界研究,制作方案、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最后,汇总分析结果,形成科研成果。

  上述的每一步都不是可以轻易完成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思考、总结和发现。

  问题十:前路漫漫,道阻且长,您行走于行医道路上数个年头,且仍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那么您接下来在工作上是怎么安排部署的?

  答:继续在我热爱的专业播撒汗水,积极发展科室临床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等,为弘扬中医文化贡献绵薄之力。

  专家简介:

  宋纯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河南省科普学会中西医结合肾病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世中联中医儿科分会常委、全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肾病分会常委、河南省中医儿科常委、河南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学科带头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中医肾病)学术继承人。主编专著5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8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厅、局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糖尿病肾病、泌尿系感染、遗传性肾病及儿科常见病等。

  坐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上午,每周五下午。

  邮箱:scd670918@126.com


[责任编辑: 田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