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肿瘤对话 > 正文

【健康科普访谈】王莉莉: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怎么办?结合基因检测才能更好的对因治疗

发布时间:2023-07-21  来源:   
2023-07-21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居第1 位的恶性肿瘤?在肺癌的常见亚型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约85%,并且病情呈隐匿性进展,易在最初诊断时被发现伴有脑转移?而伴有脑转移者预后不佳,中位总生存期较短。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脑转移后应该如何治疗呢?

  对此,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三病区副主任医师 王莉莉做客演播室,和我们大家讲讲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相关知识。

  首先欢迎王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王莉莉医生,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肺癌脑转移的诊治现状。

  问题一:在节目的最开始,您先给我们大家介绍下目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治现状吧。

  答: 脑是很多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在脑转移癌中最常见的原发病是肺癌,其次是乳腺癌。一旦发生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是要差于那些没有脑转移的。所以对于脑转移病灶的治疗疗效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为重要。目前对于脑转移的治疗手段分为两大类: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放疗又分为: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全脑放疗适合脑实质内多发的病灶,立体定向放疗适合有限个数的孤立性病灶,比如射波刀,伽玛刀。药物治疗分为: 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如果基因检测有明确靶点的患者,比如EGFR,ALK首选靶向药物治疗。

  问题二: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是非常常见的,那为什么肺癌会发生脑转移呢?

  答: 肺癌细胞从病灶局部脱落,进入血液循环,肿瘤细胞定植在脑组织内,增殖成为脑转移瘤,所以脑转移也属于肺癌血行转移的一部分。

  问题三:那接下来这个问题就是很多肺癌患者非常关心的了,那应该如何来判断是否出现了脑转移呢?

  答: 脑转移病灶比较小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这个阶段的病灶发现,基本都是通过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发现的。还有一部分CT,PET CT检查发现。病灶比较大,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会有厌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其次还会产生神经功能障碍,比如视物不清,肢体运动障碍,言语不清,甚至是情绪异常,嗜睡,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

  问题四:您刚才也提到了很多种诊断方法,那是所有的检查都需要做吗?还是说选择最合适的就可以了?

  答: 对于脑转移病灶检出敏感性最高的是核磁共振,所以首选头部核磁共振的平扫?增强,如果存在核磁共振检查禁忌症的患者,可以选择增强CT作为替代。另外有一种特殊情况的脑转移,就是病灶存在于脑膜,这种情况下,除了头部核磁共振的检查,我们还会为患者做腰穿,测脑压,留取脑脊液查脱落肿瘤细胞。

  问题五: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常规进行基因检测,那需要包含哪些基因呢?

  答: 目前已经有靶向药物治疗的靶点,都推荐检测,亚裔人群中检出概率比较高的,比如EGFR ALK RET ROS1 BRAF V600E 等等,内科大部分病理标本都是穿刺的小标本,从节省标本,提高利用度角度来看,建议多基因联合检测,比如NGS。

  问题六:大家都说这个基因检测的检测标本最好是组织,那要是咱们的患者没有这个标本的话,可以考虑用哪些标本进行补充呢?

  答:是的,基因检测首选病理组织送检基因检测,准确性高,如果这种标本不易获得,可以选择液体标本作为替代,比如血液,胸腔积液,脑脊液。但液体标本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概率,就是检测的敏感性是不如组织标本的。

  问题七:查出脑转移之后,治疗就是重中之重了,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应该如何来进行治疗呢?

  答: 脑转移的治疗是全身治疗的一部分,如果患者脑转移无症状,可以,先接受全身治疗方案,有靶点的,选择靶向药,大部分靶向药血脑屏障穿透力强,起效快,疗效好。没有靶点的也可以选择化疗为主的联合方案。头部有症状的患者,可以加脑的局部治疗,放射治疗。比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全脑放疗技术和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问题八:其实关于靶向药物。很多人会觉得应该按照一、二、三代的顺序来使用,或者是说把好药用在后面,避免出现后来无药可用的情况,这样的想法到底正不正确呢?

  答: 以EGFR敏感突变人群为例,对于有脑转移的患者,我们还建议三代EGFR靶向药物治疗。因为血脑屏障的存在,脑组织内的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所以治疗脑转移病灶,要想提高疗效,就要选择血脑屏障穿透力强的,三代的EGFR TKI的颅内浓度要高于一代二代,所以有脑转移的患者还是建议首选三代药物。

  主持人结尾:好的,非常感谢王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刚的分享,大家会更加了解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清楚,只有结合基因检测结果,才能为每一个患者选择最精准的治疗方案,真正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期!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 张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