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肿瘤对话 > 正文

【健康科普访谈】胡彦辉:固本培元 增效减毒 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3-12-28  来源:   
2023-12-28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肿瘤治疗中,中医药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发挥辅助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放化疗等治疗中产生的副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减毒增效效果。本期节目我们就特别邀请到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 胡彦辉做客演播室,为我们讲一讲中医治疗肿瘤的相关知识。

  首先欢迎胡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声招呼吧!

  嘉宾: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问题一: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对肿瘤的认知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节目最开始,胡主任,您来讲讲中医是如何记载并描述肿瘤的吧!

  早在35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古人对肿瘤就有所了解,那个时期的甲骨文上已记载“瘤”的病名,这是现今发现的中医关于肿瘤最早的记载。

  先秦时期的《周礼》记载了与治疗肿瘤一类疾病有关的专科医生——“疡医”,“疡医掌肿疡……之齐。”所主治的“肿疡”就包含现今临床上的肿瘤,并主张内外结合治疗。

  后世散见于中医文献中的舌菌、失荣、噎膈、返胃、乳岩、肺积、翻花疮等名称都是对现代恶性肿瘤的描述。

  问题二:胡主任,中医是如何描述肿瘤症状的呢?与现代医学的诊断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

  中医学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中所述“昔瘤”,“肠覃”,“石瘕”,“癜瘕”,“癖结”,“下膈”等病症的描述与现代医学中的某些肿瘤的症状相类似,如“噎膈不通,食饮不下”类似现代医学中的食管、贲门肿瘤所造成的梗阻症状。石瘕的症状与子宫内的肿瘤相类似。肠覃与腹腔内的某些肿瘤相似。

  问题三:请问胡主任,中医在治疗肿瘤时,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和理念呢?

  中医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一样,要按照四诊合参进行辨证施治,并且要掌握以下辨证原则。

  一、审证求因

  首先要弄清肿瘤患者阴阳、表里、寒热及虚实的属性,然后根据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气血、脏腑、经络的失调表现,加以综合分析,做出证型的辨证,每个肿瘤患者的病理机制是不同的,在疾病的各阶段中其失调和病理表现也是不同的,所以,抓住其病理本质,通过审证来掌握病机和病因,这就是“治病必求其本”。

  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任何一种恶性肿瘤都有它的生物学特性,大致相同的发生、发展规律,有其形态学变化的共同基础及病理生理、生化改变的共同规律,这些就是辨病的基础。进一步结合中医的辨证分型,弄清患者是哪一个证型,才能更好地辨证施治,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三、掌握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

  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局部与整体是对立统一的,局部病灶的存在使受侵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受到了伤害,并逐渐影响到了全身,出现了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失调和形态变化;反之,全身整体状况的好坏又往往影响治疗的成败及局部治疗的效果。所以对癌症患者,治疗前必须先弄清楚患者的全身机能状况,精神状态,体质强弱,饮食好坏,各脏腑、气血的功能失调状态,作为整体情况衡量的内容;同时,也要详细掌握肿瘤局部情况,大小、种类,发展浸润情况和肿瘤的性质,以便考虑如何消除病灶,或有无可能消除病灶。当整体情况较好时,治疗则侧重于局部肿瘤的清除,而晚期患者全身衰弱,或者肿瘤已经很大,或者已广泛转移时,则必须侧重整体机能的维护,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四、辨标本缓急

  病有标本、缓急之分。控制原发肿瘤、消除致病因素、调整已经失调了的气血、脏腑功能,都属于治其根本。恶性肿瘤的各种并发症和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急迫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病症,如出血、感染、腹泻、脱水、胸腹腔积液、发热等,需要及时治疗或对症处理,即是治标。中医诊治原则是“治病必求其本”,但在标症急迫之时,当“急则治标”以解决当务之急,待标证缓解,再继以治根图本。

  问题四:一提到中医药治疗肿瘤,很多人会想到开方抓药,或者针灸推拿,胡主任,您来介绍一下中医治疗肿瘤具体有哪些方法吧!

  中医治疗肿瘤是多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疗,除了口服中药,肿瘤外治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膏药 即用膏药敷于肿瘤局部或肿瘤体表投影处,以起到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消肿止痛等作用。

  2.围敷法 常将新鲜植物药捣烂,或用干药研磨细末,加水或醋、蜂蜜、猪胆汁、麻油等调和,直接敷于肿瘤局部,间隔一定时间换药,可起到消肿作用。

  3.腐蚀法 采用信石、火硝、降丹、明矾、烧碱等祛腐生新功效之中药撤于皮肤疮面,或吞咽于食道,或用干肛肠,以直接腐蚀瘤体,但应注意防止药物中毒和损伤血管。

  4.结扎 以线系扎瘤蒂,主要用于良性蒂状肿瘤。

  5.针灸 通过针刺和艾灸治疗肿瘤以及缓解并发症状。

  6.熏洗法 用药物煎汤乘热气,进行熏蒸、淋洗、浸浴,具有解毒消肿、生肌收口、祛风止痛等功效。

  7.熨法 用炒热的药物布包,熨于疼痛部位或相应的体表,从而起到活血止痛作用。

  8.塞法 将药物捣烂或研成细末,制成相应的栓剂,塞于肛门、鼻腔等患处,可起到腐蚀肿块、消肿止痛的功效。

  9.灌肠法 将中药药液作保留灌肠,可发挥药液在肠道内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也可消肿止痛。

  问题五:肿瘤的治疗是综合治疗,胡主任,中医药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国内多部肿瘤诊疗指南均将中医药列入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中医药在肿瘤防治的全过程均可发挥不同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 防治未病,积极预防肿瘤发生,逆转癌前病变演变成癌;

  2. 2.抗癌抑瘤,对于适合手术以及放化疗的患者,使用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可以控制肿瘤;

  3. 3.增效减毒,配合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

  4.固本培元,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问题六:胡主任,面对肿瘤患者因为放化疗产生的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及皮肤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中医是如何进行增效减毒的呢?

  增效减毒是中医在肿瘤综合治疗体系中的特色和优势。

  很多研究表明,中药与常规化疗药联合应用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增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疗效,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中药中发现免疫增敏剂,对于延缓肿瘤耐药、减轻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医认为:肿瘤治疗过程中全身或局部机能状况失衡是导致毒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的偏性调整机体的偏盛偏衰,从而调动内在的抗病能力,减轻西药抗肿瘤的毒副作用而达到整体调控、增效减毒的效果。

  问题七:在加速肿瘤患者的康复进程中,中医也发挥着独特作用,胡主任,您来介绍一下吧!

  中医对于肿瘤及术后康复治疗有独特优势

  一是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的改善。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病人手术后,由于受到麻醉、手术等的损伤,表现为食欲不振,胃纳不佳,腹胀、腹疼等。腹部手术病人肠管蠕动差,大便常不通畅。术后某些消化液分泌暂时减少,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或减退。此时,中医药治疗可改善症状,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功能的改善恢复。

  二是可以促进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肿瘤患者一般年纪较大,很多患者手术后伤口愈合缓慢,中药治疗可以促进肿瘤手术伤口的恢复。有些患者手术后乏力、精神不振,往往会伴随有气阴的损伤,通过中医的健脾益肾,益气养血中药治疗后,能够迅速的使患者恢复。

  三是可以促进放化疗后患者身体恢复。很多患者化疗后会出现胃肠反应,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消瘦乏力,中药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化疗后的胃肠反应,中医通过健脾益气对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着良好的疗效;患者放疗后常常出现口干舌燥的感觉,通过中医药滋阴生津治疗,可以明显缓解这种症状,同时对放疗后出现的放射性炎症,中医药也有很好的效果。

  问题八:一些患者分不清中药和保健品的界限,经常有患者问:“大夫,亲戚送的补品能吃吗?” “大夫,我能不能吃某某中药补身体啊?”胡主任,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呢?

  补品大部分都是保健品,保健品只是人体的一种机能调节剂、营养补充剂,并不是以治病为目的而研发生产的,尽管保健品中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但仍代替不了人体通过摄入食物所获取的营养素,另外,如果同时服用多种保健品,还可能会造成肝功能损伤。

  而吃中药补身体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并不是每一位肿瘤患者都需要“补”,另外还要分清气、血、阴、阳哪方面需要补,如果滋补的中药使用不当,还会带来副作用。

  问题九:中医向来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节目最后,胡主任,您来讲讲生活中如何预防肿瘤吧!

  肿瘤的预防定义上严格来讲有以下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即控制危险因素,比如抽烟、饮酒、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提倡,控制危险因素就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适当调整身体状态,这对肿瘤的预防是最基本的一级预防。

  2、二级预防:即指的是通过简便易行的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癌症早期诊断的筛检,比如乳腺癌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乳腺彩超或者钼靶检查,能够早期的确诊癌变,可以进行早期干预,会防止病情的继续进展。

  3、三级预防:即用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对已经诊断为肿瘤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同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通过三级预防,相信能够对疾病的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结语:好的,非常感谢胡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刚刚的分享,大家会更加了解中医治疗肿瘤的相关知识。中医治疗注重调理身体、改善体质,以达到根本上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中医药治疗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同期选择,发挥辅助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 卢雨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