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内容推荐 > 正文

【血管健康日】潘砚鹏:卵圆孔未闭需要治疗吗?应考虑这些情况

发布时间:2023-08-29  来源:   
2023-08-29  健康大河南

  前言:欢迎收看本期【血管健康日】名医科普对话节目。新生儿在体检中经常会出现“卵圆孔未闭”的诊断,相信很多家长都存在这样的疑惑,明明在产前检查的时候做过胎儿系统和胎儿心脏检查了,报告结果未见有异常呀,出生后怎么又有问题了,这属于先天性心脏病吗?是否需要治疗呢?

  对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病区主任潘砚鹏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讲解卵圆孔未闭的相关知识。

  本期要点:

  问题一:说起“卵圆孔未闭”,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什么是卵圆孔?卵圆孔有什么作用呢?

  早在1877年,德国的一位病理学家科恩海姆医生描述了一名年轻女性尸检时发现脑动脉闭塞,并伴有卵圆孔未闭(PFO) 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直到 1980 年代,随着超声心动图和充气盐水造影剂(即含有微泡的盐水)的出现,PFO 才可以常规诊断。卵圆孔是胎儿期位于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必需的生理学通道, 胎盘含氧量较高的血液经过胎儿的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然后有一部分需要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左心室,进而到升主动脉、大脑和上肢,为胎儿大脑和全身发育所必需的氧气与营养物质。

  问题二:那么正常情况下,卵圆孔的闭合过程是怎样的?

  卵圆孔通俗上理解就像左房内的一个门帘一样搭在房间隔上,胎儿期右心房的压力高,这面帘子就一直处于掀开的状态;新生儿出生后随着肺循环的建立,左房压力增高,这面帘子就会贴在房间隔上,卵圆孔会达到功能性闭合,1-2岁时可以达到解剖闭合,若3岁后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人的心脏就像一个两室两厅的房子,在盖房子的时候,为了搬运物品方便,就在本应该保持密闭

  独立的两个房间中间掏出一个洞,这个洞我们可以理解为卵圆孔,当房子盖好后,为了保持两个房间的封闭性,这个洞会被填上,而卵圆孔未闭就相当于这个洞没有填上。

  问题三:其实有很多成年人被检查出卵圆孔未闭,但是他们之前不会感到任何不适或症状,潘主任,卵圆孔未闭真的没有任何症状表现吗?

  卵圆孔未闭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研究发现(1~29)岁PFO发生率为30%,(30~79)岁为25%,>80岁以上为20.2%。一般认为成年人PFO的发生率约为25%,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有可能是卵圆孔未闭。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的卵圆孔未闭不会出现心脏内血液分流或分流量很小,因此多无症状。当因各种原因比如剧烈运动、咳嗽、潜水等情况下,可以导致患者右心房压力超过左心房,这个时候心脏内血流出现明显的右向左异常分流。正常人体心脏的右心房收集的是全身静脉系统的血液,随即进入肺循环,静脉系统的一些栓子和血管活性物质比如五羟色胺等,就会被肺循环过滤掉。卵圆孔未闭患者出现右向左分流时,这些杂质就可以不经过肺循环的过滤,直接到进入体循环系统,对大脑会造成恶性刺激,导致反常栓塞,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有先兆偏头痛、不明原因脑卒中、减压病、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等,还可导致心肌梗死、胃肠道缺血、肾梗死及外周动脉栓塞等,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问题四:很多人认为卵圆孔未闭,对身体影响不大,不需要治疗,真的是这样吗?卵圆孔未闭有什么危害呢?

  在卵圆孔未闭患者中偏头痛患病率为36%;同时卵圆孔未闭也是不明原因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且为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55岁的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中,约40%~50% 发病已证明与卵圆孔未闭有关。偏头痛、头晕、不明原因脑卒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此类患者,我们建议要及早的进行干预治疗。

  问题五: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未闭合的卵圆孔也可导致机体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那么我们如何检查出卵圆孔未闭?它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在临床上,常规的经胸心脏超声可发现部分卵圆孔未闭,但检出率相对较低;经食管超声对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是经胸超声的3倍。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我们一般还会为患者开具右心声学造影检查,这种检查能发现潜在的卵圆孔未闭,结合Valsalva动作或咳嗽试验可使卵圆孔未闭的检测率高达60%~78%。Valsalva动作或咳嗽试验由于可一过性升高右心房压,此时,注射微泡对比剂可提高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再结合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基本上就能明确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和治疗适应症。

  问题六:潘主任,是所有诊断出卵圆孔未闭的患者都需要治疗吗?什么样的卵圆孔未闭需要治疗呢?

  卵圆孔未闭患者不是每个都需要治疗,对无任何症状和卒中病史、非高危的卵圆孔未闭患者,不建议特殊处理。但是如果患者有偏头痛、头晕、不明原因的脑卒中也就是脑梗塞就需要积极治疗。

  问题七:那么目前,针对卵圆孔未闭,都有哪些治疗方式呢?

  目前治疗卵圆孔未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

  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它的优点是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目的是及时关闭卵圆孔,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2 经胸切口进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创伤较大,已逐渐被经皮介入方式进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所取代。

  3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氯毗格雷等)、抗凝治疗(如华法令等)或者抗血小板联合抗凝药物治疗。

  问题八:你讲到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它的优点是什么?能否结合具体案例和大家讲讲?

  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式,一般是在患者的右侧股静脉穿刺,伤口只有一个针眼大小,然后应用特殊装置将封堵器送到卵圆孔未闭处进行封堵。手术可以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也可以在局麻加强化下进行,整个手术过程不复杂,患者一般不会有特殊的不适感,手术成功率比较高,大部分患者可以在一个小时可以完成所有操作。术后患者早期即可以下床活动,3天左右即可出院,无需终身服药。

  问题九:介入封堵手术的优势这么多,大家可以放心进行手术了。那么在术后,为了更好地恢复,有没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上面已经和大家介绍了,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一般3天左右就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了,口服药物也比较简单,临床上常用阿司匹林 3~5 mg/(kg·d)6个月就可以了。对日常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问题十:也有患者担心复发的问题,潘主任,卵圆孔未闭经过治疗后会复发吗?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很低,但少部分患者由于卵圆孔的解剖结构相对复杂,比如合并房间隔膨出瘤、过长的下腔静脉瓣或希阿里氏网、肥厚的继发间隔或长隧道型卵圆孔未闭,这些患者有可能术后仍然出现右向左分流。

  问题十一:患者的术后随访也很重要,那么手术后多久复查?儿童和成人的随访时间有没有不同呢?

  是的,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 需要3、6 和 12 个月门诊复查超声心动图,了解一下封堵器位置、有无封堵器血栓及心脏结构,有无右向左分流等,同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调整药物用量。儿童和成人的随访时间基本上是相同的。

  本期嘉宾:

  潘砚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病区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河南省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科普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小儿心脏外科分会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青年岗位能手,2019年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进修学习,从事心脏外科10余年,目前已独立或协助完成各类心脏外科手术4000余例。2017年获得河南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一项,2020年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目前承担河南省医学技攻关计划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河南省医学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编写专著两部。研究方向: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缺血性心脏病再血管化治疗,心脏杂交手术,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复杂先心大血管外科手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心力衰竭机械辅助治疗。


[责任编辑: 张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