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健康科普访谈】王徐乐:高血压个性化治疗 科学管理与健康同行

发布时间:2024-04-17  来源:   
2024-04-17  河南医药网

  前言:欢迎收看由鲁南制药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播出的【健康科普访谈】节目。高血压,这一看似普通的医学名词,实际上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健康秘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习惯的普及,高血压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它不仅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可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深入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掌握其预防、治疗和管理的科学方法,对于维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对此,我们邀请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徐乐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本期要点:

  问题一:高血压,这个名词在医疗领域颇为常见,但很多人可能对其定义和判定标准并不清晰。节目开始,请您先和大家讲解一下高血压是如何定义的,以及它的标准是如何界定的?

  我们在谈“高血压”前先讲清楚什么是“血压”。心血管系统又称“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等组成的一个密闭的循环管道,血液在其中流动,将氧、各种营养物质等供给器官和组织;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单位通常用毫米汞柱(mmHg)来表示。收缩压俗称高压,是心脏收缩时,搏出血液对动脉内壁产生的压力,健康成年人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俗称低压,是心室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血液对血管壁形成的压力,健康成年人舒张压为60~89mmHg。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如果非同日的3次血压均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此标准是在诊室测量的血压值,如果自己测量,家庭血压测量与诊室血压测量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不一样;家庭血压测量时,血压高于135/85 mmHg,可确诊为高血压。

  问题二:了解了高血压的定义和标准后,我们不禁要关心,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哪些明显的症状表现?同时,高血压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又可能带来哪些严重的健康危害?

  在血压升高的初期,绝大多数的患者并没有特殊的不适症状,有些患者甚至没有自觉症状,因此,高血压也被称为“无声杀手”;少数患者可能会有头晕、头痛、睡眠差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出现心、脑、肾等脏器的损伤,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对血压高低波动影响最敏感的部位是头部,常常会伴随相应的头部涨疼、头晕、头部转动时眩晕等。如果损伤了心脏,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最早表现为夜尿增多,患者可能因夜间频繁起夜而影响睡眠,有的患者可能有颜面浮肿等。长期的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急症患者可以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出现冠心病、心衰、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肾衰等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

  问题三:说到高血压的危害,我们不得不关注其背后的风险因素。哪些生活习惯或身体状况可能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又有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高血压常见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血压的发生有家族聚集性,双亲有高血压者,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双亲无高血压者。

  2.年龄: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国内的最新研究显示,18~24岁组患病率最低,为9.7%,35~44岁组为26.7%,45~54岁组为42.1%,55~64岁组为57.1%,65~74岁组为68.6%,75岁以上组患病率高达72.8%。

  3.高钠盐饮食:钠盐摄入过多可导致血管平滑肌肿胀,管腔变细,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4.吸烟: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增加1~2倍。

  5.饮酒:多项研究表明,常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或偶尔饮酒者,饮酒量越多,高血压患病率就越高。

  6.肥胖:肥胖者常存在交感神经兴奋,使血液中升高血压的物质水平升高,且使血容量增加,这两者均可导致血压升高;而肥胖的发生与多种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后者也可导致血压的升高。

  7.缺乏体力活动:体力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加肌肉容量、减少体脂,有助于维持血压正常,身体缺乏体力活动则可能通过肥胖等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8.长期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使体内升高血压的物质水平增加,从而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高危人群

  1.有高血压家族史者。

  2.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高血压呈年轻化趋势,因此,青年人也应定期测量血压。

  3.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如高盐饮食、吸烟及酗酒者。

  4.超重和肥胖者。

  5.缺乏体力活动者,如长期从事脑力工作者、职业司机等。

  6.长期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过大者。

  问题四:听说高血压还有分级的概念,这让我感到很新奇。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高血压是如何分级的?这样的分级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管理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血压指南针对高血压的分级有所差异,但大多以140/90mmHg作为诊断高血压的切点。140~159/90~99mmHg,属于1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属于2级高血压。180/110mmHg及以上,属于3级高血压。高血压级数越高,就越危险。

  在临床上,我们根据血压水平将其分级,其意义是可以指导临床治疗,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高血压2级或以上,以及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后未获有效控制者均需降压药物治疗。

  问题五:了解了高血压的分级后,我进一步想知道,医生是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危险分层的?这种分层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何重要性?

  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通常血压处于1级、2级且没有或仅有1个或2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多为低中危患者;但如出现多重危险因素或心、脑、肾或血管等脏器受损,但未出现并发症者为高危患者;3级高血压无论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都为高危患者;如果出现了严重心血管或肾脏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即使血压水平为正常高值,也属于极高危人群。

  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对患者的预后评估非常重要。因为高血压虽是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而且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综合风险的评估并分层,有利于确定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优化降压治疗方案,确立更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和患者的综合管理。一般高血压患者目标值<140/90mmHg,而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且血压控制目标值要求更严格,如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者目标值<130/80mmHg。

  问题六: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应该如何应对?是不是需要立即就医?在就医过程中,我们又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哪些必要的检查呢?

  如果测量发现血压升高,建议做以下几件事情:第一,重复测量血压,在非同日重复测量3次,确定是否升高,而非偶然性升高;第二,要注意血压测量是否符合要求,比如血压计,无论电子血压计还是水银血压计,是否合格符合标准;第三,要看测量的条件是否符合标准,例如,需要安静休息、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要姿势正确、心态平和等。如果上述情况都符合,测量的血压仍然比较高,需去医院就医。

  明确血压升高以后,我们医生还需要了解患病的时间、症状以及危险因素的问询:包括是否有家族史、年龄、是否高盐饮食、吸烟等,同时要做一些测量如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还要进行一些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尿常规、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以及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及眼底检查,评估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情况,确定降压治疗的目标值。如果考虑继发性高血压,还需要一些特殊的肾上腺、肾、肾血管、24小时尿、呼吸睡眠监测以及与血压有关的神经激素的检测。

  问题七:高血压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那么,在用药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哪些原则,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性?

  是的,高血压虽然不能根治,但只要保证规律服药,把血压控制好,就可以减少由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发生。建议患者在医师指导下,遵循个体化治疗、初始小剂量、选择长效制剂、优选联合用药四个原则制定用药方案;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忌随意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

  个体化治疗:科学治疗高血压,要根据患者症状、身体情况以及药物耐受性,量身定制用药方案。建议患者在发现高血压后,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系统检查,由医师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也应按时复诊,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别人吃了有效的药,你吃了不一定有效,要吃最适合自己的药。

  初始小剂量:治疗初期,应先采用比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干预。如果复诊发现血压控制不理想,可逐渐增加药物使用剂量。

  选择长效制剂:此类药物给药一次就可以保证24小时内血压的稳定,有利于有效控制患者夜间和清晨血压的稳定,能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相关并发症。

  优选联合用药:临床实践证明,很多时候单独使用一种药物难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血压水平控制效果更好。

  降压药有几个误区:①早用药会不会产生耐药性?降压药不是抗生素,早用药也不会产生耐药性。②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发生副作用怎么办?如不控制血压,一旦发生心脑肾损害后果更严重,因此,越早吃药把血压控制下来,获益越大。③血压降下来就停药或减量,高了再吃药或加量,这样血压忽高忽低,反而更有害。

  问题八:肥胖和超重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们与高血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他们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控制病情?

  首先,如何定义超重和肥胖?我们通常使用体重指数来判断体重是否合适,计算公式: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2,当体重指数>24千克/平方米为超重,≥28千克/平方米为肥胖。肥胖和超重与血压升高之间关系密切。肥胖、超重本身会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引发并加重血压的升高,脂肪细胞还会分泌与释放血管收缩因子,导致外周血管的收缩引发血压的升高。而且,肥胖、超重的患者睡觉时容易打鼾,打鼾会引起睡眠时的缺氧、呼吸睡眠暂停,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并导致血压难以控制。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如低盐、低脂、低糖,严格控盐,应将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宜食用富含维生素,和钾,钙、膳食纤维的食物。推荐的食物:(1)富含钾、钙和微量元素的食物:饮食中钾离子和钙离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血压的升高,因此,增加钾、钙的摄入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含钾高的食品主要包括新鲜绿叶蔬菜、根茎类如土豆、胡萝卜、冬瓜、南瓜,菌类等;含钙高的食品多为乳制品、豆制品等。(2)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粗粮、杂粮等。(3)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脱脂奶、鸡蛋清、鱼类、瘦肉等。(4)食用植物油,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等。

  问题九: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否适合进行运动?如果可以,那么他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以确保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影响病情?

  高血压患者如没有合并其他影响运动的疾病是适合运动的。高血压患者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首先,运动可增加血液在肌肉组织中的分布,运动后的血压较运动前有所降低;其次,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体重中脂肪部分、增加肌肉容量,预防和控制与肥胖相关的血压升高;再次,运动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更好地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非高血压人群也可通过运动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合并疾病的情况以及个人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并可长期坚持的有氧运动方式。通常采用的有氧运动方式包括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太极拳等。

  运动频度: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建议每周规律运动3~5天,每天20~30分钟。

  运动强度:推荐中等强度运动。可通过以下方式估测运动强度是否合适:①心率判断:运动时心率能够达到(170-年龄)。②主观感觉:运动中心跳加快、微微出汗、感觉不太累;③客观表现:运动中呼吸频率加快、微微喘息但是可以与人交谈;④步行速度:每分钟120步左右。在开始有氧运动时应根据自身体力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渐达到所需要的运动量。血压明显升高或存在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开始体育运动前应请医生进行评估。

  问题十:血压的监测是高血压患者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家庭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血压测量呢?

  首先,测量工具:家庭测量血压的血压计最好选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提倡使用上臂式的。其次,测量环境:一般起床30分钟后,上完厕所,坐位,测量手臂平放于桌面,与心脏呈水平位;测量时,肘关节、血压表、心脏应该处于同一水平面。最后,在家测量血压请记住“一二三”原则:对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患者,在家至少要进行一周的连续测量,每天至少测量(早、晚)2次,每次要测量3遍血压,取平均值。首次测量时一般左右胳膊都测,以后固定测较高一侧的上臂血压。

  本期嘉宾:

  王徐乐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

  现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与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西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女性心血管医师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微循环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欧洲心脏杂志EHJ》中文版青年编委。

  现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院内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和临床研究项目。


[责任编辑: 张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