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赵兴刚:从冠心病到心衰,只需要5步!这些治疗方法一定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3-12-02  来源: 健康大河南   
2023-12-02  河南医药网

  健康大河南讯:(文│中牟县人民医院 心内科主治医师 赵兴刚)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最终发展为心衰,使得我国心衰患病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控的最后战场。

  那么,应该如何诊断心衰?心衰的治疗方法又有哪些?

  一、什么是心衰?

  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的在以5~6升/分的速度把血液输送到全身,为全身各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代谢废物。当心脏的结构或者功能出现异常时,会导致心脏“回血”或向全身“泵血”的能力受损,使心脏不能提供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和动力,从而出现呼吸困难、疲乏无力、水肿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衰”。

  二、冠心病是如何发展为心衰的?

  心衰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主要表现,这些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中以冠心病居首。

  从冠心病发展到心衰,通常只需要5步——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衰。

  第一步: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心绞痛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压榨性、阵发性的钝痛,可以放射到多部位。

  第二步: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如果没有规范治疗,心肌细胞会因持续性缺血、缺氧出现大面积死亡,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第三步:缺血性心肌病

  心梗后如果没有做好预后工作,让心肌长期处于供血供氧不足的状态,就会导致心肌发生弥漫性纤维化,引发缺血性心肌病,促使心脏走向心衰的前期。

  第四步: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如果患者缺血性心肌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长期大面积心肌缺血,就会使得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导致心腔扩大、心脏增大,进而引起心衰症状的出现,活动耐量下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等,有些患者还会因消化道淤血而引发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胀等不典型症状。

  第五步:心衰

  此时心衰程度越来越重,需要住院治疗,并且进入“加重——治疗——缓解”恶性循环,生命质量急速下降。

  三、进展成心衰后,该如何治疗?

  近年来,心衰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疗呢?

  1.去除或缓解导致心衰的基本病因

  心衰的病因常见有: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等等。。

  如患有冠心病可以通过用药或者冠脉介入手术使堵塞的冠脉血管恢复血流;缺血性心肌病可以进行血运重建术。不同的病因治疗手段也不相同。

  2.药物治疗:

  有四大类药物构成了治疗心衰的“四驾马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3.非药物治疗:

  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同步化治疗(CRT-D)、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二三尖瓣修复术、人工心脏等。

  2017年6月,阜外医院在国内率先将国产第三代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患者体内并获得成功。从术后对“中国心”患者的追踪随访结果看,患者生活质量已经可以媲美接受心脏移植治疗的患者。

  4.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是指通过手术将捐献的心脏或人工心脏移植到患者体内,使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的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简单来说心脏移植适用于各种治疗无效,反复住院的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无法移动及严重的呼吸困难。

  四、心衰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然而很多患者出院以后,不能坚持遵医嘱用药,不能坚持健康发热生活方式,不能识别疾病发作的症状,心衰的管理教育不能从医院过渡到家庭,依从性差,导致患者再住院率较高。

  因此,做好心衰患者院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让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有效降低。

  1.定时监测体重

  心衰患者短期内体重快速增长,提示心衰恶化。心衰患者每日晨起排尿之后、进食之前称重并记录,比较前一天、前一周的体重情况,如果体重变化超过两公斤,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2.精准监测出入量

  心衰患者要注意控制液体的摄入量,严重的心衰每天摄入液体量小于1500毫升(加上食物中的水分),保持每天出入量平衡。出量主要包括24小时尿量、汗液、粪便含水量、呼吸道失水、呕吐物含水量、穿刺液、引流液等,其中精准记录每天尿量是最为重要的,可以使用带刻度的容器、使用尿垫者可使用台秤。

  3.规律服用药物

  无论是新诊断患者,还是慢性心衰患者,无论感觉症状好转或加重,都必须规律服药。为避免漏服,必要时可采取分装药盒、闹钟提醒等辅助手段来帮助每日准时服药。

  4. 定期随访复诊

  一般出院后3个月内,随访频率为两周1次,病情稳定后,随访频率改为1个月1次。随访期间医生根据病人情况,合理优化药物,可明显减少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

  5.低盐健康饮食

  低盐健康饮食是心衰患者自我管理中一个重要方面,轻度心衰患者钠盐的摄入应控制在2-3g/天,中至重度心衰患者应<2g/天,尽量避免高盐食品,比如酱菜、腌肉等。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为总则。

  其次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及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肥胖者应控制体重,消瘦者应增强营养支持。同时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避免刺激性食物。

  6坚持运动锻炼

  规律、合理的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有效增强脏器功能,预防疾病。

  在病情稳定、不诱发症状的前提下,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等)。运动时最好有陪同,防止意外发生;家属要多鼓励、多肯定、多支持。

  总之,从冠心病到心衰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以及心衰等渐进的病变,秋末冬初,是心衰高发季节,高危人群要积极防治,规范治疗,做好健康的自我管理才是抑制心衰进展,避免走向死亡的“必杀技”。也希望通过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参与和配合,能够为心衰患者带来更多“生机”。


[责任编辑: 孟璐凯]